中国光伏产业应对之路及虚拟财产继承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1-12-22

[字号切换] [ 关闭窗口] [ 阅读]:20917人次

企业法务研究中心第十三期活动的报告主题为“美国双反调查下中国光伏产业的应对之路”和“虚拟财产继承问题研究”,报告人分别为张亚楠、李颉同学和周作炜、梅强同学。

在第一组报告中,张亚楠同学对光伏产业的相关概念及遭遇美国双反的现状进行介绍,李颉同学认为如今的光伏产业存在国内市场狭小、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然后张亚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积极应对美国双反、调整产业结构等措施。在第二组报告中,梅强同学以社会事件为切入点,引出虚拟财产的概念并对其相关知识进行了介绍。周作炜同学比较了QQ号、微博、邮箱账号等网络虚拟财产的继承情况,然后通过国内外案例对虚拟财产继承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解说。

郑云龙同学结合自己在浙江某太阳能电池企业实习的经历对第一组报告做出评议,他认为光伏产业前景光明,但国内依旧存在发展缓慢、技术含量低等问题;同时,与电网不兼容,政府对购买光伏产品的补贴过少也是制约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程红艳同学认为对第二组的报告选题新颖,虚拟财产需要适当的引导和管理,但她质疑虚拟财产的继承被一般化后的操作性和可行性。

最后,顾老师对两组报告做出点评。他认为第一组同学的报告涉及到产业政策,与传统民法、刑法等侧重法律解释的过去取向思维不同,立法政策学更注重面向未来的结果导向,顾老师希望同学们可以达到两种思维方式的均衡,未来的法律人也需要培养宏观的视野。针对第二组报告,顾老师认为网络账号等虚拟财产的继承问题现阶段尚未达到需要法律规定的程度,通过用户和网络服务运营商之间的约定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继承的问题;然而网络账号等虚拟财产涉及到网络这一公共资源的占用,私法自治在公共空间中也应受到一定限制。

(供稿:企业法务研究中心)

more人物访谈

more企业法务教育